读完《斯通纳》明白了:我们穷极一生追求的是什么?

读完《斯通纳》明白了:我们穷极一生追求的是什么?

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《斯通纳》。

看似隐忍,其实张扬;看似妥协,其实坚持。

斯通纳的一生,是平凡但不平庸的一生。

当我们真正经历生活之后会明白,也许我们都是斯通纳。

“我们穷极一生追求的是什么?”

这个问题曾在知乎连续霸榜三天。

引来近10万人关注,1000万次浏览,15000多条回答,这让我们也不禁追问:

活着到底为了什么?

也许,在美国作家约翰·威廉斯的代表作《斯通纳》中,你能找到答案。

这本书讲述了农家子弟斯通纳在上大学学农期间,因为一节文学课,而改变人生轨迹的故事。

作者将他对人生的思考融进文字里,书中既有自我的坚守,命运的悲欢,也有对平凡人生的感悟。

斯通纳的经历让我们明白:

一个人穷极一生,应该听从内心的召唤,活出自己的本色。

自知,重启人生航向

斯通纳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,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。

高中毕业后,他带着父亲改变农场的期望,去哥伦比亚分校学习农业。

第一学年,他像在农场干农活一样,兢兢业业地做功课,取得了不错的成绩。

斯通纳对此很满意,他觉得父亲的期望会实现。

但第二学年,新增的文学概论课让他苦恼不已。

那些文学作品,就像变幻莫测的浮云,无论他怎样苦读,都无法明白其中的含义,以至考试差点挂科。

为了顺利毕业,他只能起早贪黑,利用一切时间来学习。

即便如此,那些文字依旧晦涩难懂,就在他快要绝望之际,一件奇妙的事情发生了。

这天,斯隆教授像往常一样,用低沉而柔和的声音朗读着莎士比亚的《十四行诗》。

当他读到“目睹这些,你的爱会更加坚定,因为他转瞬要辞你溘然长往”时,斯通纳感到有什么东西在脑海里闪动,他情不自禁地跟着斯隆教授默读起来。

读着读着,那些晦涩的诗句变得清晰,其中的深意也浮出水面。

这个发现让他既惊且喜,只觉着心中涌起一股浓烈的渴望,渴望对这些诗句一探究竟。

对此,书中这样写到:“他的自我意识开始苏醒,他从来未以这种方式感知自己。”

很快,到了下一学期选课的时间,斯通纳陷入了深深的纠结中。

一边是自己对文学的渴望,一边是父母殷切的期望。

顺应己心,父母失望;顺应父母,失去己心。

几经挣扎,他还是无法舍弃文学,于是瞒着父母,悄然弃农学文。

原本要秉承父业的他,最终顺利地拿到文学学士、硕士、博士学位,成为哥伦比亚大学的终身讲师。

作家伍绮在《无声告白》里写到:“我们终此一生。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,找到真正的自己”。

可有太多的人,却追随他人的脚步,背负他人的期望,活成了他人想要的模样。

对此,心理学博士陈海贤说:“找到自己,是你在这个世界存在的理由,是你在这个世界活着的证据。”

如果把别人的地图当成自己的路,最终只会迷失方向,只有从内心认知自己,才能把握自己的人生航向。

坚守,不惧人生磨难

成为大学讲师的斯通纳,本以为可以给学生们安安稳稳地授课了,可就在此时,美德战争爆发了。

一时间,全校师生群情激昂,争相报名参战,同事们纷纷邀他一起参军。

望着一张张狂热的面孔,斯通纳不知所措:

去了,就要放弃理想,无法教学;不去,会被误认为贪生怕死,遭人唾弃。

无奈之下,只好去请教斯隆教授。

斯隆教授盯着内心纠结的斯通纳,沉静地说:“你必须牢记自己是什么人,你要选择成为什么人。”

这句话如醍醐灌顶,让斯通纳顿时惊醒,他毅然拒绝同事的邀约,在众人异样的目光中,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埋头工作。

在哪里播种,哪里就会开花结果。

当斯通纳认清了自己的理想,把热情倾注在文字里时,他的课大放异彩,不仅受到学生们的喜爱,就连校长也赞不绝口。

可人生又怎会一帆风顺,磨难总是来得出其不意。

系主任的得意门生沃尔克,也想当老师,于是选修了斯通纳的研讨课。

课堂上,沃尔克仗着自己与系主任的关系,只乐于哗众取宠,无心踏实学习。

论文答辩时,他张口结舌,答非所问,斯通纳毫不犹疑地否决了他。

这让系主任大为恼怒,几次让斯通纳改判,都被斯通纳一口回绝。

斯通纳深知得罪系主任的后果,可他仍固执地说:

“如果我让沃尔克通过了,他将来成为老师,那将是学生们的灾难。”

此后的岁月里,斯通纳便生活在系主任的百般打压中;

不让他继续执教研究生的课,改为教授新生;

把他的课程安排得凌乱不堪,使他不能专心写作;

甚至阻止了他的晋升,让他只能做个副教授。

斯通纳顶着巨大的压力,默默地承受了这一切。

他全身心投入到自己喜爱的天地中,锲而不舍地耕耘,不仅出版了新书,就连所教的科目也是年年第一,成为学校的传奇。

康德说:“我早已致力于我决心坚守的东西,我将沿着自己的路走下去,什么也无法阻止我对它的追求。”

斯通纳完美地演绎了这句话,他坚守在自己的一隅,明知磨难重重,依旧砥砺前行。

他坚信,无论处境多么糟糕,只要坚持下去,磨难终将被喜悦取代。

和解,顿悟人生真谛

列夫·托尔斯泰说:“死亡,是万物不可逃避的终结。”

不管你愿不愿意,每个人都会走到生命的尽头。

斯通纳62岁时被发现患有癌症,得知此事,他异常冷静,并叮嘱医生不要告诉任何人。

回到学校,他便开始疯狂工作,直到把手里的事都处理完才去做手术。

术后,斯通纳不顾身体的衰弱,医生的劝阻,执意回家休养,他想静静地度过人生的最后时光。

斯通纳躺在床上,总是不由自主地回忆起这一生:

想在教学路上走得更远,最终只是一名副教授;

想研究文学,但只出版了一本无人问津的著作;

想拥有幸福家庭,可面对的却是冷漠的妻子,叛逆的女儿。

这一生似乎除了失败还是失败,这个念头令他沮丧不已。

可在沮丧之余又觉得遗漏了什么,他忍不住追问自己:“我还期待什么?”

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斯通纳的心头,当他再次从昏睡中醒来,恍惚间听到窗外学生们欢快的笑声,一种愉悦感油然而生。

他想起了莎士比亚的《十四行诗》带给他的震撼,想起了沉浸在文学世界里的快乐,想起了课堂上激情澎湃地讲授……

这一刻,他突然意识到,那些萦绕心头的失败,原来不值一提。

自己这一生,尽管有诸多坎坷,可始终坚持做着自己热爱的事,享受着其中的乐趣、激动和满足,这岂不比世人眼里的“成功”更有价值吗?

在生命的最后时刻,斯通纳释然了,他放下了心中的执念和遗憾,明白了自己的人生看似灰暗而平凡,但却是如此的真实与独特。

这不就是人生的真谛吗?

既然如此,自己还有何期望呢?

克里斯拖弗·莫利说:“只有一种真正的成功,那就是用你自己的方式度过一生。”

真正的胜利者,从来不是活成别人羡慕的样子,而是拥有属于自己的人生。

即便生活不够完美,也要坦然接受这个事实,毕竟不完美,才是人生常态。

在平凡的生活里,勇敢地接受命运的馈赠,才能在活出自我的过程中,体会到生命的璀璨。

写在最后

思想家蒙田说:“世界上最伟大的事,是一个人懂得如何做自己的主人。”

就像斯通纳一样,在平凡的生活中,面对凄风苦雨,从不曾改变对自我的追求。

我们很多人都易被外在的事物所迷惑,忽略了自己的本心,一味地追求别人眼里的荣耀。

直到回首过往,才悲哀地发现,自己活成了别人的影子。

在这纷繁杂乱的尘世中,唯有看清本心,方能不被外物所扰,于迷茫中见希望,在希望中成就独一无二的人生。

作者 | 八月

主编 | 阿医

排版 | 余景

图片 | 图虫创意

原标题:《读完《斯通纳》明白了:我们穷极一生追求的是什么?》

阅读原文

💎 相关推荐

赵匡胤是第一个,被一文钱难倒的英雄汉!
亚洲365bet网址

赵匡胤是第一个,被一文钱难倒的英雄汉!

📅 07-02 👁️ 841
电脑管家哪个软件最好-3DM软件
365bet特点

电脑管家哪个软件最好-3DM软件

📅 07-07 👁️ 4527